旧时小说里形容女子的时候往往会提到8个字,即 三绺梳头,两截穿衣 。这八个字也被认为是汉家女子的特征。
后者指的是穿衣服并非是一通到底的袍子,往往是衣+裙、衣+裤的组合,只是衣服的长短在不同年代不同场合有所区别。这个在《“满汉”与“旗民”:清代的民族与服饰之别》一文里也有所提到,汉人女子是两截穿衣,而旗装却是“一截”。我们回头去看《越南奥黛:你为什么长得那么像我们的旗袍?》,也不难发现奥黛尽管类似旗袍,却其实本质是两截穿衣。
而三绺梳头则一般认为值得参考的标准器就是今天要谈的 客家髻鬃 。
▲
台湾客家语电影《一八九五》海报,这是髻鬃三把头的背面(这部电影当时请了仅存的还会梳髻鬃的师傅去梳的头)
客家属于汉族,且是汉族内最为重要的一支“族群”(ethnic group),我国也多用“民系”这个说法。之前在《穿青人:穿得不一样的中国第57个民族? | 传统的服饰》里已经写过了,很多自以为是民族与民族的区别其实只是族群而已。而且在“穿青人”提出的自己独特的梳头方式时所用到的 三把头 ,无论是词汇本身还是梳头方式都与客家髻鬃的三把头如出一辙。如果客家人是汉人,那么建国初费孝通对于 “穿青人”来自于明初汉人移民集团 的定性就更没有错误了。
▲
穿青人的三把头(视频截图)
▲
穿青人的三把头(新闻报道配图)
客家髻鬃一般分为三把头与两把头 一把头,后面都可以算作是三把头的简化版。
拿最典型的三把头来说吧,它是将头发分成上中下三股。其中额前到头顶的这股称为 门股 ,还会成为左中右三股,一般情况下会垫一些假发或刮发使它蓬松起来,那么正面看就是一个头发很饱满的效果了。
▲
台湾客家语电影《一八九五》剧照,表现的是髻鬃的正面
▲
客家老照片(头顶露出的是发髻部分)
“门股”下面的一般称 髻尾 。而上中下三股最终是要合拢、折叠,梳成有点像蝴蝶结的效果。
▲
客家三把头
▲
客家三把头,左为《一八九五》剧照,右为《六堆客家传统衣饰的探讨》书中示意图
▲
邱菊珍(右)正在传承三把头技艺,她也是《一八九五》电影里的梳头师傅
这么一分析,就不难发现,其实日本的岛田髷,以及之前我们说过的湄洲妈祖髻都是类似的梳头逻辑,只是分股的手法,鬓发的处理和合拢以后的造型导致了效果上的差别。
▲
日本老照片
▲
湄洲妈祖髻
而在一些明清古画、老照片里,我们也不难发现与其十分类似的形象。
▲
明 唐寅 《李端端像》
▲
1873-1874 约翰 汤姆逊
▲
1876 科兹洛夫斯基
因为发型本身从外观是很难判断的是不是真的一样,所以只能从多个角度去印证一些猜想。
同时,也是如此高度的一致性,才让我们觉得这应该就是三绺梳头的模样吧。这其中客家髻鬃是最为简约的、最为质朴的,所以我们才会将它当作一种标准器来看。
而网络上那些所谓发型复原,连个三把头都不会数,真的也好意思往自己脸上贴金!
▲
清初 禹之鼎 乔元之三好图(我们之前在《牡丹头:你们要的科普,难道就是用错误将历史拱手赠予韩国?》里论证过这种发型本质也是三绺梳头)
▲
这种乱七八糟用各种奇怪盘绕对起来的东西,就是个笑话
▲
后来补拍个所谓的过程,结果更错了,三绺梳头真的不是一股股串起来就可以的,虽然只看文字是这样子,但是如果文字就可以就不叫非遗了
而两把头是三把头简化了髻尾部分,将头发分为了门股和髻尾两股。(有资料说两把头是未婚,三把头是已婚,但是看照片并非如此)
▲
客家两把头
两把头与三把头都是客家已婚女性的发型。而一把头则是少女发型,它就更简单了,它没有分股,直接梳成了发髻。但是它有一个特别之处,就是证明看起来是中分的,因为它将少女的刘海分作两边扎到了发髻里。
▲
客家一把头,《六堆客家传统衣饰的探讨》书中示意图
▲
日据时代的客家照片,少女梳的应该是一把头或盘头
客家除了髻鬃以外,还会梳辫发。辫发又分为清代女子盘头和少女直接将辫子垂下来的两种。比较好理解,这里就不展开了。
▲
辫发盘头的客家少女
客家人的发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刘海,少女如有刘海都是分作两股梳进去的,更加不会格外剪出来。在老照片里,只有做比较贴合时代的摩登妆扮的女子才会留刘海,但是她们显然就已经不算是我们眼中典型的客家妆扮了,而是与一般女子无异的时装。
客家女子没有刘海其实也是说明了她们所保留的发型更为古老些,当然此处的古老远不能追溯几个朝代那么夸张啦。我国女子开始流行刘海造型主要是在清末到民国这个时期,此前少女即便有刘海也是毛绒绒的自然状态,不特别做成造型。
▲
清末(约1900)老照片里明显被修饰过的刘海
▲
清初 孙璜(左侧为少女,留着毛绒绒的刘海,右边女子就没有)
客家虽然整体保留的族群状态相对滞后,但是依然有受到潮流影响的地方,尤其如今现代社会是无孔不入的,所以客家髻鬃也已经比较罕见了,甚至是会梳的人都不太多了。
▲
台湾数位客家庄中以图文形式保存的髻鬃梳头技艺
其实与其拿着各种奇怪的假发包倒腾古装剧里的模样,还不如踏踏实实从传统梳头开始,那才是真正宝贵的财富。然而令人感到悲哀的是,指鹿为马与叶公好龙原来是互为供应链的两端啊!
▲
淘宝售卖的古装发包
吓死人的古装造型是这样学出来的!送大家一个出版社黑名单
笔记本
客家髻鬃是一种典型的保留至今的汉人女子三绺梳头范本
客家髻鬃可分为三把头、二把头和一把头,其简化程度递增
我们从中日等地保存下来的传统发髻与旧时影像印证,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曾经作为汉人女子特征的三绺梳头
传统发髻的传承与研究,应该注重传承与内在结构解析,而不是似是而非
______记这些就好了
与本文相关的扩展阅读
簪花围:海风千万里,不如花开四季插满头
箱枕:艺妓晚上怎么睡觉?解决方案就在这里!
东洋髻:民国初年的日本潮流
束发:不愿裸髻示人的古代男子,他们都在头上搞些什么花样?
网巾:从大明到韩剧,被忘却的服饰记忆在别国延续
宫斗都蔓延到旗头上了…多读书是好事,清宫戏为啥学不会?
两把头/大拉翅:这么多年你看的应该是假的清宫剧
你管这些叫“步摇簪”?如今的古风簪子也只剩下吃藕了……
缠花:丝线绕绕,春花朵朵
______看了这些就了解更多哦
■
本文为 春梅狐狸 原创,部分图片来自网络、相关书籍等,请勿抄袭、洗稿。
转载授权及合作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输入「转载」或「合作」,或在新浪微博私信@春梅狐狸。
■
业余写文,无暇校对,若有错字,可能是用来防抄袭的。
❤❤❤
最近的文章:
花几期时间回顾那些“传统的服饰”
中国,一个没有传统服饰的国家?
裙褂:传承有序的中式礼服的典型案例 | 传统的服饰
立领:与女人有关的四百年历史 | 传统的服饰
屯堡谎言:服饰史从不在原地等我们 | 传统的服饰
穿青人:穿得不一样的中国第57个民族? | 传统的服饰
-
❤ 春梅狐狸@传统服饰 ❤
脸着地的藏狐,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
[ 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作者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