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言曾怀疑张艺谋 担心“红高粱”砸巩俐手里
巩俐,莫言和张艺谋,在过去拍了一张合影。(资讯地图)
据报道,1988年10月15日,张艺谋把红地毯一路铺到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讲台上。红高粱在中国电影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.这是新中国电影节的第一个世界级奖项-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。当时,张艺谋38岁,江文25岁,张艺谋23岁,编剧莫言33岁。在幕后,电影的两位重量级人物,摄影师顾长伟和作曲家赵季平。正是这一群人开创了中国电影的新影像时代。
当我第一次见到巩俐时,莫言怀疑张艺谋已经走了。
1986年3月,莫言的小说“红高粱”在第三期“人民文学”上发表,立即在文坛引起轰动。今年7月,张艺谋还在“老井”拍摄这部电影,他从太行山来到北京,与莫言就小说改编问题进行了谈判。
“我第一次见到张艺谋,感觉很可靠,就像我们村里的生产队队长一样。”莫言和张艺谋同意陈建宇、朱伟和莫言将小说“红高粱”改编成剧本。手稿是由当时的福建电影制片厂导演陈建宇写的。
结果,莫言获得了800元的小说版权费。电影开始后,作为编剧之一,他又获得了1200元的报酬。
然而,当时电影的名字不是“红高粱”,叫做“99清杀”。最初,莫言和张艺谋有个问题,主要集中在女主人公巩俐身上。
上世纪90年代,莫言写了一篇名为“仙女狐狸美-让人激动的巩俐”的文章,回忆起她第一次在红高粱剧组中遇到巩俐时的情景:“她经常带着两个木桶,穿着不同寻常的衣服,脸上带着忧愁的表情,在县里宿舍的院子里踱来踱去。”当我第一次看到巩俐这样的时候,我情不自禁地在心里升起了猜疑的阴云。说实话,巩俐和我的“祖母”相去甚远。在我的脑海里,“我的祖母是一朵刺痛的、水汪汪的玫瑰花,而巩俐小姐更像是一个学过世界的女生-事实上,她是个女学生-所以我怀疑,我的眼睛里出了一个女孩,所以我担心这出戏会落入书呆子的手中。”
其实,张艺谋第一次见到巩俐也觉得她不合适:“当时,她穿着宽幅的试镜,而我想象的是”红高粱“女主角的人数不匹配。”但是,由于巩俐是北方电影导演李文化的女儿,当时正在读京剧导演系的李彤考虑了这个问题,觉得应该再了解一下。因此,经过进一步的接触,他发现巩俐的性格正是这些人物所需要的。
后来的故事为全国人民所知。张艺谋和巩俐是因为“红高粱”而走到一起的。在经历了“秦兵马俑的古今战争”、“菊花豆”、“大红灯笼悬空”等一系列电影后,老芒和肖华先后离婚。
据说巩俐拍红高粱的时候有男朋友,但对方不想让她拍红高粱。因此,电影开始后,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。
1992年,张艺谋的前妻肖华出版了一本名为“过去悠闲”的书,书中透露了她与中国的关系,她说:“吃东西的时候,给我写了一本书:‘我不是故意瞒着你的。我回来的时候一直很忙。我想等你说完,我们在山东什么都没有,在我们到达宁夏后发生了几次。’这就是发生的事情。”
打破常规吴天明自筹资金帮助艺术
回到红高粱。1987年春,张艺谋派副主任杨凤良到莫言的家乡高密,与农民签订了一份每亩250到300元种植100多亩高粱的合同。钱不容易。吴天明,当时的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导演,悄悄地从工厂筹集了4万多元。
为什么“安静”?这必须从吴天明和张艺谋的关系开始。
1983年下半年,吴天明拍电影“生活”时,三个年轻人突然来到剧组,说他们给了这部电影一个场景,但是他们饿了,因为他们没有钱。吴天明虽然不认识这三个子孙,但他还是为他们准备了食物。在谈话中,他了解到他们的困难并不小,所以他要求船员们拿两三千元给他们,他们花了一个多星期才把一辆吉普车从船员身上调出来。这三个年轻人分别是张艺谋、陈凯歌和何群。他们制作的电影后来被认定为“黄土地”,后来被公认为第五代导演。
后来张艺谋从广西电影制片厂调到西营。当时,吴天明看到张艺谋一家住在他岳父的房子里,于是他千方百计地把他妻子从县城转移到西营市电影图书馆,给了他们一间两居室一厅的房子。
1985年,吴天明准备拍摄电影“老井”。他先是提拔张艺谋当摄影师,然后又出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