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【莲城读书会】小社区已开通!欢迎识别下图二维码进入我们温暖的书香大家庭!
我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追随吴老师的讲座了,终于发现,讲古代文学的老师,必得要上通下达,左征右引,方能够八荒六合,从者如云。而吴老师,无疑便是个中翘楚。
吴老师以"民族魂"并列了屈原与鲁迅,以"圣"之名罗陈了杜甫、孙武、张仲景,然而我觉得,在吴老师历数的文人骚客之中,最与屈子相似的,当数李太白。今斗胆将辞圣与诗仙比肩,盼能得到吴老师的指正。
一、同是谪仙人
同是追求完美的性子,同是不见容于俗世,让人忍不住要问一问哲学上的三个经典问题:"你是谁?""从哪里来?""要到哪里去?"
屈子自云:"帝高阳之苗裔兮,朕皇考曰伯庸;摄提贞于孟陬兮,惟庚寅吾以降。皇览揆余初度兮,肇锡余以嘉名。名余曰正则兮,字余曰灵均。"
李白来历同样不俗。“公之生也,先府君指天(李)枝以复姓,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,名之与字,咸取所象”。
高贵的出身,降生的祥瑞,家族的厚望,乃至美好的名字,都注定了这是两个庄重自爱的人,也注定了他们的悲剧——一个"举世皆浊我独清",一个"但愿长醉不复醒";一个以醉求解脱,一个以死休纷争,现实的污浊里,是容不下他们的。"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!"这样的才情,这样的孤洁,怕是只应天上才有吧。
二、报国志未酬
李白进长安,是怀揣报国之志的,一曲《蜀道难》,让贺知章惊为天人。然而时值盛唐,国泰民安,内无需平,外无需定,李白满腹才情,只落得应召吟花吟月吟美人。"国耻未雪,何由成名。神鹰梦泽,不顾鸱鸢。为君一击,鹏抟九天。” 年过花甲,李白仍欲从军杀敌,却因病折回,壮志未酬。李白敬佩鲁连,想如他一般"功成不受爵",但"功成",却终是李白一生未遂的梦。
屈原出身贵族,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,位至左徒、三闾大夫。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,屈原遭到群小的诬陷和君王的疏远,几度被逐流放。直到秦将白起攻破郢都,屈原悲愤难捱,遂自沉汨罗江,。"已矣哉!国无人莫我知兮,又何怀乎故都!既莫足与为美政兮,吾将从彭咸之所居!"
一个毕生志未酬,一个以死赴国忧,两颗爱国的心,虽相隔千年,想来亦仍有共鸣吧。
三、志当存芳洁
吴老师评价屈原:廉洁、纯粹、耿介、清白。"扈江离与辟芷兮,纫秋兰以为佩。"屈原辞中,"香草美人"的意象贯穿始终,屈原以外在的芳草喻内在的美德,从服饰到饮食,均注重芳洁,"老冉冉其将至兮,恐修名之不立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。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,长顑颔亦何伤。"
李白,号青莲居士,这也可以看出李白的志向多么高洁。他要他这一生如同一支青莲,出淤泥而不染,所以宁可常在醉中,宁可变成一个游侠儿四处漂泊,也不肯违心,不肯虚伪:"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!"他的诗中,常以明月寄情:“故山有松月,迟尔玩清晖”,“长留一片月,挂在东溪松 ”,“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揽明月”。月即李白,李白即月,清辉皎皎,光照寰宇。
四、诗成泣鬼神
"蓝墨水的上游,就是汨罗江。"屈原的文学成就,自不必赘言。吴老师带我们赏析了屈原辞里高大俊洁的自我形象、芬芳华美的香草美人、超越时空的神奇想象、宏大精妙的诗学结构、参差错落的杂言诗体、弘博丽雅的美学风貌,最后以王逸《楚辞章句叙》作了总评:"屈原之辞,诚博远也。自终没以来,名儒博达之士,著造辞赋,莫不拟则仪表,祖式其模范。取其要妙,窃其华藻,所谓金相玉质,百世无匹,名垂罔极,永不刊灭者也。"
再来看李白。"昔年有狂客,号尔谪仙人。笔落惊风雨,诗成泣鬼神。”杜甫毫不掩饰自己对李白的仰佩之情。魏颢也说:“白与古人争长,三字九言,鬼出神入。”的确,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,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,将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:感情豪放不羁,喷薄而出;想象变幻莫测,发想无端,奇之又奇;意象壮美,包孕山河,吞吐日月:“黄河落天走东海,万里写入胸怀间。”屈原之后,李白当之无愧为浪漫主义又一高峰。
我常常想,上天是多么厚待华夏,赐予了这片土地如此惊才绝艳的诗人;我常常想,上天多么厚待我,遇到莲城读书会,遇到吴老师,遇到这许许多多有趣的灵魂。大浪淘沙,每个人都只是长河中的一粟,但这些共读的时光,这样灵魂的交会,却可以让日子变得温软绵长。
(本文编辑 :子不语)
《演讲馆》线下精品课第①期
(扫描此二维码报名)
(点击阅读原文,进入报名通道)